深入实施“八项行动” 全面提高机关党建质量
4月6日下午,丛台区召开疫情防控流调溯源工作业务培训会,会上公布了结合丛台区实际制定的疫情排查流调工作方案区疾控中心、区公安分局、区教体局和16个乡镇(街道)抽调专人,组成一个分指挥部、3个工作组、52个流调小组的排查流调队伍。
无人机 助丰收4月是冬小麦拔节、育穗的关键期,为准确掌握当前冬小麦种植和长势情况,衡水市气象局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拍摄遥感影像,对全市冬小麦种植区域苗情进行反演分析,预估最佳卫星影像时间,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应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对冬小麦播种面积和长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大大提高了反演精度,助力夏粮丰收。鼠标轻轻一点,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通通可以远程控制,以前需要十几个人管理的温室大棚,现在一个人就可以轻松搞定。
小鸡蛋 高产量2020年,邢台任泽区西固城镇的赵永华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合作伙伴共同投资了800万元,建立了这家智能化的养鸡车间。小蘑菇 大文章这种100块钱一斤的蘑菇喝的是纯净水,呼吸的是过滤过的空气,大棚温度差要精确到0.1度,享有如此高级别待遇的蘑菇名叫黑皮鸡枞菌菇,是承德滦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高科技 新引擎衡水市故城县东大洼现代农业园区按照2+5产业体系定位,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目前已完成硬化交通干线路网60多公里,实施水渠衬砌20多公里,转盘指针式喷灌机、蜗牛式喷灌机等节水设施已实现园区全覆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6年,返乡创业的刘文坡带回来了新的樱桃品种在易县进行科学试种,温度、湿度的自动调节,智能的按需浇灌,随着一条数字化、系统化的樱桃生态种植流程的完善,易县樱桃不仅品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且能够实现错季上市,提高了易县樱桃的市场价值,增加了樱桃种植户的收入。金种子 高产能石家庄市藁城区有一块小麦试验田,田里嫩绿的小麦在阳光的照耀下蓬勃生长。
现如今赵永华的养鸡车间日产蛋量达到了8000多斤,产蛋率达到95%,比传统养鸡方法高出2到3个百分点。这是由9家科研院所、一个大学和4个优势种业企业,共1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河北省小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团队中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成果。当时数字孪生、区块链、大数据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概念、一种时髦词汇,尤其是区块链,作为一项新技术刚刚出来,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区块链,在制定专项规划时,有些专家对此也很犹豫。
回忆起三年前开始新基建时,雄安新区管委会一位负责人十分感慨:雄安新区要在一张白纸上新建一座城市,具有从零起步的后发优势,有条件也必须实现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决不能走先把物理城市建起了再补新基建的课。这一幕,有望成为北京疏解企业办理迁移业务时的常规操作。雄安新区全域部署的多功能信息杆柱,具有照明路灯、WiFi设施和5G基站、视频监控、充电桩、环境监测、应急信息发布屏、紧急事件呼叫按钮等多种用途,人们可以上网、取电、紧急求助。一个停车场上停放有四辆无人驾驶接驳车,工人正在调试。
不断有行人用手机扫码、选货、付款、取货。截至目前,总长度500余公里的全数字道路项目已初步建成,其中包括昝岗片区40余公里、容东片区153公里全数字化道路,220多公里智能化管廊项目,120公里的数字堤坝项目,1000余栋楼宇的7个智慧社区项目等。
推动新基建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使得新基建在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大幕一开启,就与传统基建紧紧捆绑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实现与传统基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进。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着主动权。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企业服务一点登录、一站尽享、一网通办,实现了企业不用进政府、不用进银行即可享受政务办理、补贴申请、贴息、融资贷款等服务。区块链项目互联平台,实现审批要件数字化,打通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业务系统,保障项目审批流程多部门、多环节互联互通,解决审批要件流动难题。
让我们去触摸、勾勒数字智能雄安的建设脚步,分享一座智能城市从零起步的成长故事。在容东每平方公里部署19.8万个传感器,约323种。雄安新区开发使用的征迁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区块链管理系统开创了财政资金链上支付的先河,实现资金拨付一键式穿透式管理,资金支付效率提升80%以上,拨付资金19万笔,累计拨付金额近1200亿元,未出现一笔资金安全问题,是廉洁雄安、透明雄安的重要实践。区块链的优势,为雄安新区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彻底解决懂传统基建的不懂智能化,而懂智能化、信息化的单位往往又不会新基建设计和施工,雄安新区把智能化技术和应用渗透到所有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全过程,坚持四个同步原则,即智能基础设施与住房等建构筑物建设同步,各类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同步,感知体系、通信网络、计算设施建设同步,智能化应用与硬件设施同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的先行区容东片区,是雄安新区首个大规模建成区,在容东片区12.7平方公里区域内,目前已完成全域智能信息杆柱立杆3000多个。
5G通信在室内、室外、地下空间形成了深度覆盖,宽带网络已实现双千兆入户、万兆入企。在雄安新区,一个不断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的阳光政府、服务政府、便捷政府在雄安链上变成了现实。
相对于国内外其他城市,由于其物理城市已完善,他们的数字城市建设更多的是把数字及智能化内容和应用叠加到城市中,而雄安的数字智能城市建设,可以从零开始,具备与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互共融、共同成长的先天优势。在项目招投标公告中明确要求项目内容需充分考虑数字化、智能化要求,项目评审全过程都针对新基建内容进行审核并出具意见,明确新基建的建设要求、内容和标准,要求第三方机构在可研报告编制过程中增加智能设施专篇,设计文件不达标,没有智能化内容不予审批。雄安新区建立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框架,出台了一批标准规范,为提升我国智能城市建设水平和建设效率贡献了雄安方案,让新一代基础设施的建设者有章可循,运营者有据可依。而且,规划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一定要体现前瞻性、引领性。它可以根据环境和天气情况自动调节照明强度,还可以对城市环境相关指标进行实时检测。雄安新区邀请邬贺铨、吴曼青等院士专家支持指导,上千名专家参与研究,紧扣上位规划,对标对表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以数字城市建设为主题,以应用为导向,突出实用性、先进性,查缺补漏,攻坚克难,构建出智能基础设施和感知体系、智能化应用、安全等3大类12个方面200余项标准的智能城市标准体系总体布局,形成数字智能雄安建设的标准框架。
五年不舍昼夜,五年励精图治。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识别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无数智能化应用已经在雄安新区闪亮登场。
3年来,雄安新区已经编制完成52项智能城市建设标准成果,正如邬贺铨院士在雄安新区数字城市首批标准发布会的致辞中所说,这些标准契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时序,可以及时用于指导新区规划建设,使新区建设从起步阶段就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自2019年起,雄安新区就在新基建项目推动过程中研究建立了规划设计、投资立项、建设管理等环节的管理机制,在审批管理、招投标、评审全过程进行了重大创新,建立了数字化的审批、建设、验收管理制度,在规划设计之初植入新基建的因子,进行超前部署建设。
它能提供多媒体显示屏和广播,还能辅助交通调度指挥和行政执法。在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电线杆司空见惯。
他们说,这些车很快就上路,取代现在的人工接驳车。与拔地而起的雄安新区物理城市共生长、相伴随的数字智能雄安,同样在拔节生长,并以骄人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数字智能雄安建设和物理城市建设,同步迎来高标准开建的起步时刻。雄安链融合上百项服务功能,基本建成了工程建设项目、住房、产业、疏解四大区块链互联网服务平台。
资金、项目、物资、决策、权力等数据全覆盖,形成了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调查处理、及时预警、推动整改的闭环监督链条,让权力在数据面前清晰、透明、规范运行。区块链技术对关键环节的跨部门协同效率进行评估,自动识别审批堵点,对同类项目投资额进行比对,发现异常差异,识别廉政风险。
2019年,一整套完整的规划体系成为数字智能雄安建设发展的法律依据。通过块数据平台完成区块链资金支付系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10余个信息系统的全量数据线上整合,在技术上,打破了过去线下监督发现问题难、间隔时间长、覆盖领域少等痛点难点问题。
对一个城市来说,标准犹如种子的基因,基因好,才能长出好苗来。数字城市建设不能是零散的孤立的,想到什么建什么,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考虑。
以城市计算机中心,块数据平台、城市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CIM平台四平台为核心一中心四平台的城市大脑体系基本建成并运行。在一张白纸上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成为雄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高点定位之所在。在雄安新区,一根根智能杆柱就像站立街头的一双双眼睛、一个个卫士,不休不眠地为城市大脑提供着各种数据。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在雄安新区,所有政务服务将实现足不出户网上办理,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务主动推送、便捷获取。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数据融合、数据安全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这不仅是新区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反过来又成为保障雄安新基建健康有序发展的公共平台。届时,企业经办人足不出户即可网上办理企业跨省迁移全部业务。
雄安新区的建设林林总总,涉及方方面面,如何避免各有各的标准,各自为政,必须在建设之初就要把标准制定放在前面,从标准的维度去架构一个城市的框架,否则,就要走弯路,甚至失败。有了这样的神经网络,城市不再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而成为一个会学习、能思考的城市智能生命体。